close

 

一位和我一起帶過藝術治療的美術老師,他希望為自己人生的旅程,做些有意義的事。於是整理了許多個案的畫作,計劃出一本以公益為主的書,介紹個案的畫作和繪畫心情,藉著畫畫學生的作品,來分享每個人生命裡的高山、低谷,歡笑、愁苦。盼望學生的畫有一個永久的展處,讓大家看到他們不放棄的勇氣和生命的轉換。

老師也邀請我寫一篇工作心得。

我已經離開職場七年了,現在寫媽媽經應該很多想法,寫職場心得,還真是個大考驗呀......回想了許多、翻找了很多舊資料、醞釀了許久。終於,這篇藝術治療的職場心得還是讓我寫出來了,既然花了這麼多心思寫出來的文章,就一起放在部落格,分享給有緣人看吧!

 DSC00884  

 (我們當年帶藝術治療團體的同事、主管和美術老師)

 

 

從事精神科護理工作十多年,身心障礙患者急性期最常見的症狀是妄想、幻覺,這些症狀讓個案分不清楚現實和疾病間的差異,導致專注力下降、判斷力不佳、學習力低落……等,因此他們的問題解決及應變能力,都不及病前。

 精神疾病是慢性病,易反覆發作、難治癒,需要規則服藥及後續復健來維持病情穩定。某些嚴重的個案,即使病情都控制穩定了,精神症狀依然存在,這在臨床上稱為:殘餘症狀。精神科慢性病房照顧的重點,就是教導個案認識疾病、學習與殘餘症狀共存、安排規律生活、職能復健治療。

 精神科日間病房的美術團體,是復健治療的一部分,我們藉由美術創作,為個案提供情緒抒發的管道,刺激思考、激發創造力,同時也引導他們培養細膩的觀察力,訓練自我表達,並增加人際互動。在因緣際會下,富有藝術長才和滿腔熱忱和蘇老師,為我們的團體注入熱血,讓學員的藝術創作更加豐富多元。

 每次在欣賞個案的作品和文字,都十分感動,透過藝術創作,他們總能深刻的表達自己內在的情感,有些畫出自己經歷的困境,看來沉重令人心疼;有些溫馨有愛,把個人的不幸遭遇,化成正向的力量,振奮人心。

 我曾照顧過一位個案,是位精神分裂症患者,26歲發病,現年60歲,治療穩定後,可參與日間病房活動,目前仍有些殘餘症狀:她的幻聽依然存在,常自言自語與幻聽對話,注意力不集中。因為殘餘症狀長期影響生活,她合併了睡眠障礙的問題,在日間病房的出席率不規則,生活鬆散。

 她的個性執著,要求完美,熱愛藝術創作,也許是因為個性如此,加上殘餘症狀影響,創作起來就特別有靈魂,時常參賽得獎。她畫了一幅畫,命名:聒噪演說家,描述的就是跟在她耳邊大半輩子的聲音。

 會談時她曾說:『我耳邊的聲音,已經跟我說了幾十年的話,你們都說那是幻聽,但對我來說很真實,而且那聲音可預測未來,常常聲音說過的事,之後就發生了。因為有聲音陪我,所以我不孤單,如果有一天聲音不見了,我應該會很失落吧!』

 她不但給了這幅畫生命,也說明了她和精神症狀共存的非常融洽,透過藝術治療,讓個案因精神症狀影響,無法融入現實生活的情緒,得以宣洩(catharsis)。

 藝術創作是一種心靈語言的展現,透過繪畫來表達內心思想、抒發情緒,對精神科患者是很有意義的活動。慶幸自己能參與這樣的藝術治療團體,感受這些過程裡的溫度,與其說我們是治療師、照顧者,但其實個案回饋給我們的、讓我們能學習的,遠比我們付出的多更多。這些個案的畫作裡,展現的不只是作品的美感,更展現出每位創作者強韌的生命力,細細品味每一幅畫作,都能讓我們對人生有更多的啟發。

 

我的個案的畫作,聒噪演說家:

明惠- 1

億兆的星辰,是宇宙的樣子;小小的地球,有人類的生存;

也有幽靈附身的聒噪演說家,一直在我耳邊說個不停。

他還真是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胡說八道,陪伴了我40幾年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l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